記者:長期以來,福建高度重視民族工作創新發展,成效顯著。請您結合福建省情和工作實際,談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體會。
莊稼漢:習近平總書記曾在福建工作17年半,始終高度重視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開創獨具特色的“閩寧模式”,提出“努力把福建建設成為中華民族團結進步窗口”的重要要求。這些重要理念和重大實踐,是福建民族工作的寶貴財富和獨特優勢。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全局和戰略高度,作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大原創性論斷,為做好新時代民族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福建省將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與考察福建重要講話精神貫通起來,與傳承弘揚習近平總書記在閩工作期間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實踐貫通起來,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認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必須持續學深悟透,把握精髓內涵;是新時代民族工作的主線,必須將其貫穿民族工作各領域全過程,把各民族緊緊團結在一起;是匯聚起磅礴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必須要解答的重大課題。我們要切實把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作為基礎性事業抓緊抓好,為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強、凝聚力更大的命運共同體貢獻福建力量、交出福建答卷。
記者:做好民族工作,發展是第一要義。福建在推進民族鄉村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進程中采取了哪些有力舉措?取得了哪些積極成效?
莊稼漢:福建是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實踐地,“弱鳥先飛”“滴水穿石”的精神始終貫穿于福建扶貧開發進程中。2015年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家民委《民族工作簡報》上對“中國扶貧第一村”寧德赤溪畬族村脫貧攻堅作出重要批示,強調全面實現小康,少數民族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掉隊。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工作和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堅定不移打贏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脫貧攻堅戰?!笆濉逼陂g,全省116個少數民族建檔立卡貧困村、11581名少數民族貧困群眾全部脫貧摘帽。
建立幫扶機制。省委、省政府專門研究制定幫扶民族鄉加快發展的政策措施,省、市、縣三級掛鉤幫扶19個民族鄉,市、縣兩級掛鉤幫扶571個民族村,實現民族鄉村掛鉤幫扶全覆蓋,每年給予每個民族鄉掛鉤幫扶資金不低于400萬元。中央和省兩級少數民族發展專項資金每年投入達6000多萬元。同時,深入實施光彩事業、千企幫千村等活動,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民族鄉村建設發展。
落實精準方略。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等民生短板,落實“六個精準”要求,下足“繡花”功夫,做到因村因戶因人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完善造福工程搬遷機制,破解“一方水土養育不了一方人”問題,“十三五”期間全省累計搬遷1.82萬名少數民族群眾??朔鹿诜窝滓咔橛绊?,聚焦相對貧困、易返貧群體,建立“一鍵報貧”機制,將283戶、640名少數民族群眾確定為監測對象,“點對點”精準跟蹤幫扶,全省沒有一名少數民族群眾因疫情致貧返貧。
激發內生動力。持續實施民族鄉村特色經濟發展扶持增收工程,堅持產業扶貧、就業扶貧、資產收益扶貧相結合,多措并舉拓寬增收渠道。著力改善民族鄉村生產生活條件,完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配套。加強特色村鎮的保護與發展,68個被國家民委列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鎮。深入實施科技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等專項行動,持續舉辦職業技能培訓班,引導貧困群眾自力更生、勤勞致富。
記者:這些年來,福建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取得明顯成效,請您與我們分享一下福建在建設中華民族團結進步窗口方面取得的成果和經驗。
莊稼漢:1997年,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接受貴刊記者專訪時強調要“努力把福建建設成為中華民族團結進步的窗口”。我們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堅持立足實際、發揮優勢,堅持綿綿用力、久久為功,不斷拓展工作領域、提升工作成效,把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作為基礎性事業抓緊抓好。全省6個單位被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16個單位被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12個模范集體和12名模范個人在2019年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受到表彰,福州、廈門、泉州等地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大力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確定每年9月為全省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定期舉辦全省少數民族文藝調演、傳統體育運動會和“二月二”“三月三”等民族節慶活動,不斷增強各族群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建立與新疆、甘肅、寧夏等地勞務輸出合作機制,有針對性開展勞動技能培訓、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培訓、政策法規宣講、生活困難救助等幫扶措施。引導少數民族個體從業者規范經營,全省進店入市比例達95%。加強在閩新疆班、西藏班以及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服務管理工作,建立組織領導、政治教導、思想引導、學業指導、生活輔導、心理疏導的“六導”育人機制。
積極打造閩臺民族文化交流品牌。主動服務對臺工作大局,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做好臺灣畬族、高山族宗親代表到福建尋根謁祖工作。深化拓展海峽兩岸各民族共同歡度、參與的“三月三”、中國農民豐收節、鄉鎮發展交流會、茶產業交流會等活動的內涵,促進兩岸少數民族文化、經濟貿易交流合作不斷深入。漳浦、福鼎、連江、上杭等4個縣(市、區)被國家民委、國臺辦批準成立海峽兩岸少數民族交流與合作基地。
堅決扛起對口支援政治責任。全力以赴推進援疆、援藏、援寧、援甘工作,健全完善“聯席推進、結對幫扶、產業帶動、互學互助、社會參與”機制,從產業、勞務、消費、人才等方面持續加大幫扶力度,形成“南果北種”、東西交融、民族團結之花處處綻放的生動局面。習近平總書記當年親自開創的閩寧對口扶貧協作事業成果豐碩,福建、寧夏兩地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閩寧模式”成為全國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成功典范。
記者:邁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實現“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福建省還有哪些新思路新舉措?
莊稼漢: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深情回顧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創造的偉大成就,強調“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必須加強中華兒女大團結”。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將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充分發揮統一戰線團結中華兒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法寶作用,團結各族群眾攜手奮進新征程、同心建功新時代,共同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福建篇章。
始終把黨對民族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擺在首位。認真貫徹《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自覺將民族工作放在大統戰工作格局下統一謀劃、統一研究、統一部署。發揮統戰工作領導小組的統籌、協調、督促作用,推動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有關部門密切協作、全社會通力合作的民族工作格局。堅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資源下傾,選優配強民族鄉村基層黨組織,加強基層民族工作干部隊伍建設,為民族地區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持續加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各級黨委(黨組)中心組理論學習重要內容,納入各級黨校(行政學院)、社會主義學院培訓課程,納入國民教育和社會教育范疇,深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加強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建設,建成一批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陣地。
持續推進民族鄉村高質量發展。把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擺到更加突出位置,按照“四個不摘”的要求,推動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與鄉村全面振興有效銜接。深入開展第六輪掛鉤幫扶民族鄉村工作,推進民族鄉村與周邊鄉村共同發展,著力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增進民生福祉,讓各族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切實把資源優勢、生態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優勢,不斷提升畬醫畬藥、現代農業、鄉村旅游等特色產業發展水平,打造一批民族鄉村振興示范典型。
持續加強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推進創建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學校、進鄉村、進宗教活動場所。進一步加強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利用對口支援、東西部協作等多種渠道,開展勞務輸轉,舉辦多層次多領域多樣化的聯誼交流活動,鼓勵和引導更多各族群眾到福建就業創業、開拓視野、謀求發展。加強各民族文化的傳承保護和創新交融,推進“互聯網+民族團結”行動,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支持福州市羅源縣、寧德市赤溪畬族村等建設各具特色的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帶,讓民族團結進步之花在八閩大地綻放得更絢爛,結出更豐碩的果實。
本刊記者牛志男書面采訪
責編:龍慧蕊 劉雅
流程·制作:張偉(見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