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rogress id="3w49k"><big id="3w49k"><noframes id="3w49k"></noframes></big></progress>

            <dd id="3w49k"><track id="3w49k"></track></dd>
            1. 您現在所在位置:首頁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 新時代民族工作高端訪談
              守護好發展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業 努力當好民族團結進步的建設者、促進者——專訪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書記、主任郝鵬
              2021-08-24 12:48

              記者:您好!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國資委)切實履行國家民委委員單位職責,面向全國、立足企業、著眼長遠,大力支持民族地區發展,多方面促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請您結合國資委的工作實際,談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體會。

              郝鵬: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民族工作的鮮明主線。國資委和中央企業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決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把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作為基礎性事業抓緊抓好,為不斷鞏固和發展中華民族大團結作出了重要貢獻。實踐中,我們深刻認識到,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必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著力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助力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推動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同心同向,齊心協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有資產是全國人民的共同財富,國資國企事業是各族人民的共同事業,國資委和中央企業必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努力當好民族團結進步的建設者、促進者,著力解決好民族地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確保各民族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一個都不掉隊。國有企業作為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必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把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與推進改革發展和黨的建設有機結合起來,與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貫通起來,有力有效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強、凝聚力更大的命運共同體,助力我國發展巨輪行穩致遠,從勝利走向勝利。

              記者:近年來,國資委不斷加大資金、項目、智力、技術支持力度,扎實推進中央企業援藏、援疆、援青等。請問,國資委在助力民族地區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方面采取了哪些有力舉措?取得了怎樣的顯著成效?

              郝鵬:民族地區是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國資委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全力以赴支持民族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指導中央企業定點幫扶246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對口支援西藏、青海37個縣,承擔行業主管部門、地方黨委政府安排的1.2萬個各類幫扶任務,其中相當一部分處于民族地區。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企業累計投入和引進各類資金超過1000億元,幫助各族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建立完善強有力的幫扶組織工作體系。國資委專門成立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和援疆援藏援青工作協調小組,先后在甘肅、西藏、新疆、青海等地組織召開中央企業脫貧攻堅現場推進會。中央企業把助力民族地區脫貧攻堅作為“一把手”工程專題研究、專題部署、專題推進,鍛造了一支敢打必勝的幫扶工作隊伍,建強了一批扎根農村的戰斗堡壘,為脫貧攻堅的順利推進提供堅強保證。

              堅持立足專業特長,努力改變生產生活落后條件。充分利用國資央企資源優勢,加快推進貧困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修通“致富路”,送去“惠民電”,開通“幸福網”,極大加快了貧困民族地區現代化進程。比如,中央企業定點幫扶的云南省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千余戶村民全部住進新房,所有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信網絡全部覆蓋,獨龍族整族脫貧,成為人口較少民族“一步跨千年”的生動實踐。

              堅持發揮產業優勢,讓民族地區對接聯通廣闊市場。始終堅持把企業產業優勢同貧困民族地區的資源稟賦密切銜接,在產業培育上注重體現特色,在擴大市場上注重推廣品牌,在消費幫扶上注重搭建平臺,累計援建產業扶貧項目5萬多個,引進企業2400多家,帶動投資200多億元。比如,中央企業在新疆大力發展能源、糧食、畜牧等產業,有力推動當地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

              堅持扶貧扶智并舉,切實增強各族群眾勤勞致富本領。高度重視增強民族地區群眾勤勞致富的主體意識和發展觀念,以加強教育轉變思想觀念,以強化培訓提升致富本領,以幫助就業增強發展動力。比如,“雪域雛鷹央企行”暑期夏令營活動幫助藏族中學生和學齡兒童走出高原、走進城市,鼓勵他們奮發努力、成長成才。在國資央企的傾力幫助下,不少民族地區的生產生活、醫療教育條件得到極大改善,面貌煥然一新。

              記者:著眼長遠,國資委積極組織和支持中央企業在資源開發利用、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特色產業發展等方面與民族地區進行廣泛合作,為推進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請您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

              郝鵬:我國民族地區幅員遼闊、資源富集,是中央企業經營發展的重要區域。國資委堅決貫徹落實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組織指導中央企業本著互利共贏原則,與民族地區持續廣泛深入合作。先后多次組織開展對接合作活動,搭建央地合作平臺,推動中央企業與民族地區不斷加強經濟技術合作,簽訂了一大批各類投資合作協議,合作領域持續拓寬、層次不斷深化、成果不斷涌現。

              資源開發利用成果豐富,中央企業充分利用民族地區的資源稟賦優勢,廣泛開展合資合作,努力盤活當地優勢資源。一方面,重點關注關系國家經濟命脈、涉及國家經濟安全的油氣、煤炭、電力、礦石、糧食等重要資源,全面落實國家有關重大規劃,在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整體格局中對民族地區資源進行有效開發利用,為民族地區經濟快速發展和轉型升級注入強大動力。另一方面,在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中央企業高度重視做好生態環保工作,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低碳經濟,不斷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有力促進了民族地區綠色發展。

              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成效明顯,中央企業持續加大投資建設力度,助力改善油、氣、管、網、水、電、路等基礎設施,為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中央電網企業加快推進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和村村通動力電工程,民族地區農村電網得到了全面加強。中央電信企業持續完善民族地區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新一代移動寬帶和固定寬帶網絡建設,打造智能高速互聯網。中央航空企業加大運力投入、完善航線網絡,扶持發展航空業,架起了民族地區與各地互聯互通的空中橋梁。中央建筑企業承建了大批鐵路、公路、機場、橋梁、隧道等重大項目,極大提高了民族地區公共服務和互聯互通水平。

              特色產業發展亮點紛呈,中央企業主動對接民族地區產業發展需求,不斷加大投資力度,支持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助推產業結構調整和新舊動能轉換,增強自我發展能力。中央企業通過投資辦廠、與企業合資合作、帶動企業參與產業鏈條等形式,廣泛深入參與各類產業發展,有力帶動民族地區更好更快融入新發展格局。

              記者:邁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主線,在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實現“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方面,請問國資委還有哪些新思路新舉措?

              郝鵬:新征程,新作為,新風采。國資委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以及關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在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實施全國國資和中央企業“十四五”規劃中,進一步推動中央企業與民族地區深化務實合作,高質量推進援疆援藏援青工作,促進全國各族人民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在“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中更好發揮國有經濟戰略支撐作用。

              著力推動產業合作,促進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堅持“地方所愿、群眾所需、企業所能”,推動中央企業在民族地區廣泛開展產業布局,積極參與重大項目建設,深入挖掘特色資源,因地制宜發展民族特色產業,著力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堵點,在中央企業打造現代產業鏈“鏈長”過程中,推動民族地區更好聯通國內國際廣大市場,全面融入現代產業體系,不斷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著力帶動穩定就業,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動中央企業在民族地區建設發展中更加注重帶動就業、更加重視本地化用工,積極吸納各族群眾就業,面向重點區域開展少數民族大學生專項招聘活動,廣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活動,在中央企業中形成各族干部職工“一家人”“一家親”的良好氛圍。

              著力鞏固脫貧成果,促進民族鄉村加快現代化進程。保持對民族地區的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深入推進中央企業定點幫扶、對口支援,做到精力不偏、力量不減、干勁不退,著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助力民族地區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全面振興。

              著力守護綠水青山,促進民族地區生態文明建設。堅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民族地區建設中特別注重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嚴格遵守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養生息制度,幫助民族地區發展生態循環、節水控水、減排固碳產業,積極參與突出環境問題綜合治理,堅決守護好民族地區生態安全屏障。


              本刊記者牛志男書面采訪

              責編:劉雅 吳迪

              流程·制作:張偉(見習)

              0
              日日av拍夜夜添久久免费
                  1. <progress id="3w49k"><big id="3w49k"><noframes id="3w49k"></noframes></big></progress>

                      <dd id="3w49k"><track id="3w49k"></track></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