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由7戶奶牛養殖戶組成的養牛合作小組,如今已搖身一變,“遍地開花”,從內蒙古大草原走向世界,成為全球乳業8強,穩居亞洲乳業龍頭。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伊利以613.27億元的營業總收入,繼續領跑行業發展。
伊利集團液態奶工廠自動化生產線
開啟“液態奶時代”
走進內蒙古伊利金川液態奶工廠,可同時容納2萬多噸牛奶的立體倉儲系統躍入眼簾。透過玻璃就能看到,一排排灌裝設備井然有序地工作。4條軌道上同時放入包材,由設備中的滑桿撐開盒子,裝入牛奶,再經超聲波封口技術處理,不到1秒鐘時間,一盒牛奶就完成了灌裝。
據工作人員介紹,像這樣的德國康美生產線,灌裝車間一共引進了14條,每條生產線一小時能生產1.2萬盒牛奶,不僅安全可靠,而且通過“二次罐裝法”,先灌裝1/3,再灌裝剩余空間,能有效避免泡沫產生,保證口感。除此之外,4條瑞典利樂生產線也在同時運行。
不過在1997年之前,牛奶進入尋常百姓家還是種奢望。雖然乳制品工業在改革開放大潮中迅速發展,但由于牛奶保鮮技術有限,未經滅菌的牛奶貯存時間短。牛奶產業邁不開腿、走不出去,只能成為小眾消費品。
1997年,伊利首次與瑞士利樂合作,通過無菌灌裝技術打破了原先的保質瓶頸,乳品需求得以快速釋放。兩年后,隨著中國乳業第一個液態奶事業部成立,伊利由此開啟了中國“液態奶時代”。
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伊利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大洋洲乳業有限公司攜5款產品閃亮登場,備受矚目。其間,伊利還成為首批簽約第二屆進博會的唯一乳制品企業。
目前國內符合奧運會和世博會標準的乳品企業,僅伊利一家。伊利以2008年北京奧運會為起點,多次與世界頂級盛會攜手同行。近年來,借著“一帶一路”的東風,伊利“全球織網”戰略的大幕也在徐徐拉開。
2000年,伊利液態奶業務收入達到5億元,2001年達到12億元,2002年達到24億元,2003年達到46億元,截至2017年底,伊利液態奶營業收入已超過557億元……在這些快速增長的數據背后,是每天有1億多份伊利產品送達千家萬戶,每年有11億多消費者因此獲益。
能喝飽還要喝得好
目前,全球大約有75%的成年人會出現乳糖不耐受現象,這一比率在中國更是高達80%以上。伊利液態奶事業部研發部主任巴根納說:“我二叔就因為乳糖不耐受無法飲奶,看到別人喝牛奶很饞,但自己一喝就鬧肚子。”為了讓更多人享受牛奶的營養和美味,伊利創新中心組織攻關。
“模擬腸道環境的實驗我們做過無數次,走過很多彎路,前期做水解實驗耗時都在5小時以上。”巴根納表示,由于實驗有周期,加班就成了常態。“年底是我們最忙的階段,也是加班最多的時候。”2006年春節,舒化奶實驗到了攻堅克難的關鍵期,伊利創新中心舒化奶項目小組的實驗員沒有回家,春節期間仍在進行舒化奶實驗。
一次次推翻重來,研究團隊終于掌握了“LHT乳糖水解技術”,伊利已經做到將牛奶中99%以上的乳糖分解成易被吸收的葡萄糖和半乳糖,而就國內的標準而言,水解率小于5%時,就可以宣稱“無乳糖”。伊利生產出國內首款破解乳糖不耐受難題的舒化奶。
“舒化奶剛上市,我就給二叔送了一箱過去,他喝完以后肚子一點問題都沒有?!卑透{認為,舒化奶的研發尚未結束。2007年以來,針對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巴根納又帶領研發團隊推出3款適合不同人群飲用的舒化奶;2014年又推出專為中老年人打造的舒化奶。
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能喝飽還要喝得好,這是不斷追求創新帶來的消費變革。2017年3月,“2018世界食品創新獎”提名公布,伊利成為此次唯一入圍六大獎項的中國食品企業。其中,得以入圍最佳技術創新獎就是無乳糖舒化奶的功勞。
除舒化奶外,伊利還擁有“金典”“安慕?!薄皶齿p”“每益添”“金領冠”等11個年銷售額逾10億元的品牌,創新能力可見一斑。截至2017年底,伊利累計專利授權量2201項。其中,發明專利授權數量為469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數量為498項。此外,還獲得國內外注冊商標5251件。
匯聚全球智慧資源,提升核心研發能力,伊利通過創新更好地服務全球消費者。創立品牌帶來的,是更多高附加值的產品走進市場,滿足越來越多個性化的消費人群。
打破“洋奶粉”神話
在母乳不足的情況下,買最好的配方奶粉、給孩子最佳的營養保障是為人父母的本能,面對市場上林林總總的奶粉品牌,海外進口商品似乎成了家長的寵兒。
“只有針對中國媽媽的母乳成分、結合中國寶寶的生長曲線開展母乳研究,研發出來的配方粉才是孩子最好的選擇?!痹谝晾瘓F創新中心副總經理云戰友看來,只有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打破消費者對“洋奶粉”的迷信,制定基于中國母乳營養結構的配方粉“金標準”,16年前,伊利從零開始,在全球首開先河。
“我第一次采集母乳的時候就吃了閉門羹?!睆膩矶际菙D牛奶,現在突然要采“人奶”,伊利奶粉技術研發部研發經理郝萬清剛接到母乳采集任務時也有些詫異,對于她來說,最難的就是跟采集對象溝通,敲十戶人家的門,也就兩三家愿意開,后續還要做大量工作才能順利采集母乳。
講述起當年在南寧一處城鄉接合部第一次向陌生人伸手攔車的經歷時,郝萬清心有余悸?!安赏昴溉榈臅r候天已經黑了,路況也不好,坐不到車,只能去攔路過的小摩托車,當時心里很害怕?!焙氯f清一路上雖然提心吊膽,但心里最惦記的,還是怎么把母乳采集箱及時運回去。
這些一線采集員,從最初的五六人,擴展到幾個月后的幾十人,采集隊伍逐年擴充。他們跑斷腿、磨破嘴,先后采集到100多萬份母乳數據。有了這些來之不易的數據資料,伊利馬上投入大量資金與人力,組建母乳研究團隊。發展至今,這個“大家庭”已經有400余名成員,不僅都是專業科研人員,還有海外歸來的科學家。
集思廣益,2007年伊利建立了中國首個“母乳研究數據庫”;2014年“含α-乳清蛋白和β-酪蛋白的嬰兒配方奶粉及其制備方法”獲得中國專利優秀獎,并被應用到“十億品牌”金領冠系列產品中;2018年,伊利母嬰營養研究院和伊利歐洲創新中心相繼升級,金領冠母乳研究進入新階段。在2017年11月7日舉行的乳業全球合作伙伴論壇上,伊利歐洲研發中心聯合歐洲生命科學領域知名學府瓦赫寧根大學共同發布《母乳研究白皮書》。伊利現已成為全世界母乳研究數據量最大、研究時間最長、成果最多,并唯一直接應用到產品中的企業。
來源:《人民日報》 (責編 龍慧蕊)
制作:李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