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rogress id="3w49k"><big id="3w49k"><noframes id="3w49k"></noframes></big></progress>

            <dd id="3w49k"><track id="3w49k"></track></dd>
            1. 您現在所在位置:首頁 > 關注
              共赴國難獻丹心 抗日救亡鑄豐碑
              梁艷菊 2015-09-21 16:34

              共赴國難獻丹心  抗日救亡鑄豐碑

              ——中國少數民族投身抗戰記略


              1.jpg 

                

              日軍進犯危亡急,各族人民勇奮起。

              獨有英雄驅倭寇,眾多豪杰抗頑敵。

              全民皆兵齊參戰,試看天下誰敢欺。

              圍殲日本瘋豺狼,中國人民得勝利。

                                                     ——徐燎生 作


              70年前結束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中國反對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也是中國各族人民緊密團結、共同抗擊外敵,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空前增強的偉大壯舉。在這場抵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偉大戰爭中,具有反侵略斗爭光榮傳統的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眾志成城,前仆后繼,為抗日救國大業建立了不朽的歷史豐碑。

              抗日戰爭爆發,國難當頭,中國各少數民族團結一致,同漢族一道積極投身抗戰。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參加抗日武裝斗爭的有40 多個少數民族,從事抗日救亡活動的少數民族更是不計其數。他們或組織武裝力量開赴前線,或慷慨解囊傾其所有支援抗戰,或開山鑿路保障運輸,或奔走呼號凝心聚力,為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本文從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中擷取了一些少數民族英勇抗戰的史料片斷,以此激勵各族人民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東北:最早舉起抗戰反侵略旗幟

              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遭受日本帝國主義的壓迫最早、最慘烈,抗日斗爭也開展得最早。在同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進行英勇斗爭的14年中,他們參加抗戰人數之多、地域之廣、斗爭之艱苦、形式之靈活多樣、犧牲者之眾,為中華民族反侵略斗爭史上所罕見。


              戰斗在白山黑水間的東北抗聯將士.jpg

              戰斗在白山黑水間的東北抗聯將士


              “九·一八”事變之后,東北地區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滿族人民積極響應中國共產黨號召,奮起參加抗日斗爭。在滿族聚居的遼寧寬甸、鳳城、莊河等地區,鄧鐵梅等人領導的東北抗日民族自衛軍騎兵第五旅的滿族戰士占了相當比例。在抗戰中,還涌現出不少優秀的滿族指揮員,僅擔任師長以上的滿族將領就有王光宇、張蘭生、陳翰章、關化新、伊俊山等人。我們熟知的八路軍120師政委關向應、冀魯邊區副司令員楊靖遠等滿族優秀將領,都對開辟、鞏固抗日根據地貢獻很大。


              滿族抗戰英雄關向應.jpg

              滿族抗戰英雄關向應(右)


              在中國共產黨的號召和領導下,延吉、和龍、汪清、琿春等縣組成了以朝鮮族為主的各族人民抗日游擊隊。朝鮮族共產黨員李紅光在磐石縣蛤蟆河子一帶組織六七百名朝漢人民參加反日大暴動,后成立南滿游擊隊。他們廣泛爭取一切反日武裝力量,將擁有4000多人的南滿20多個抗日隊伍組成了以南滿游擊隊為骨干的南滿抗日軍聯合戰線。在東滿、南滿各地,大批朝鮮族群眾踴躍參加抗日聯軍,11個軍中都有朝鮮族干部戰士,其中第二軍占絕大多數,第一軍和第七軍約占半數。他們同漢族及其他各少數民族抗聯戰士一道,轉戰于白山黑水之間,長期堅持抗戰。在整個抗日戰爭中,先后有10多萬朝鮮族人民參加了戰斗,數以萬計的朝鮮族優秀兒女獻出寶貴的生命,僅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就有抗日烈士1713名。

              居住在大小興安嶺中的其他少數民族,如達斡爾、鄂倫春、鄂溫克、錫伯族等群眾,紛紛參加各種抗日團體。就連當時人口總數僅有300多人的赫哲族,也有不少人參加了抗日聯軍。他們和漢族同胞一道,鏖戰于抗日戰場。

              “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腳踏著祖國的大地……”這是鄭律成21歲時為八路軍譜寫的進行曲。偉大的愛國主義戰士鄭律成,出生在朝鮮全羅南道州一個貧寒的家庭。 1933年,年僅15歲的鄭律成來到中國,進入朝鮮抗日團體義烈團舉辦的朝鮮革命干部學校學習??谷諔馉帟r期,鄭律成譜寫出很多膾炙人口的歌曲,其中最有名的是《八路軍進行曲》,即后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這首威武雄壯、高亢嘹亮的樂曲,從抗日戰爭時期到解放戰爭時期,鼓舞了千百萬中華兒女為民族的獨立解放走向戰場。 2009年,鄭律成被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等11個部門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span>


              內蒙古:抗戰烽火燃遍大草原

              自1931年起,內蒙古哲里木科爾沁左翼中旗卓里克圖親王府統領李海山、巡防騎兵統領劉震玉率領的遼北蒙邊騎兵,與日本侵略軍浴血奮戰,犧牲巨大,最后匯于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黑龍江省陸軍步兵第二旅旅長、呼倫貝爾警備司令蘇炳文組建東北民眾救國軍與日軍奮戰,后來一部分撤到蘇聯境內,一部分邊戰邊退至察北,也加入了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1932年,昭烏達盟奈曼旗抗日救國軍在周榮久率領下,發動八仙筒抗戰,一直戰斗到1936年9月。1933年5月,愛國將領馮玉祥在中國共產黨協助下組建的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聯合內蒙古地區的抗日武裝,發動著名的察北戰役,收復察北重鎮多倫等要塞。1936年2月,百靈廟蒙政會保安隊官兵在中共西蒙工委的影響下,在日寇扶植德王成立偽蒙政權之際,發動抗日軍事暴動,并逐步發展成以中共黨員為核心的蒙古族最大的抗日武裝。同年8月,日偽軍悍然進攻綏遠,傅作義將軍率國民黨綏遠駐軍迎頭痛擊,取得綏遠抗戰的勝利。


              大青山抗日.jpg

              內蒙古大青山抗日戰士


              1938年,中共中央為開辟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派遣八路軍120師358旅715團和師直騎兵營一個連組成大青山支隊,并由第二戰區民族革命戰爭戰地總動員委員會晉察綏邊區工作委員會和由太原成成中學愛國師生組成的抗日游擊第四支隊等約2300余人,在李井泉、姚喆等率領下,挺進綏遠敵占區。他們突破大批日偽軍的堵截圍攻,到達大青山同楊植霖等領導的蒙漢抗日游擊隊勝利會師。八路軍挺進大青山后,在極端困難的環境中開展游擊戰爭,轉戰陰山,在短短4個月時間里,進行一系列重要戰斗,粉碎了日軍冬季掃蕩。同時,八路軍還清剿了當時為群眾所痛恨的多股土匪,逐步開辟、鞏固了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


              蒙古族抗日騎兵.jpg

              蒙古族抗日騎兵


              內蒙古軍民在武裝抗日的同時,各族各界各階層群眾也掀起各種形式的抗日救亡運動。中共內蒙古特委、西蒙工委、綏遠特委等組織了農民救國會、牧民救國會、綏遠反帝大同盟、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綏遠隊部、綏遠犧牲救國同盟會以及綏遠婦女會等抗日救亡組織,廣泛開展群眾性的抗日救亡活動,成為配合全國武裝抗日的一條重要戰線。


              新疆總動員:誓與國人共同奮斗

              “新疆雖僻處邊陲,抗日救國尤為吾人之素志,枕戈待旦,誓與國人共同奮斗?!边@是新疆各民眾團體響應全國抗戰號召發出的通電,充分表達了新疆各族人民與全國人民團結一心、抗戰到底的堅強意志。


              新疆各族人民支援抗戰集資購買的新式戰斗機.jpg

              新疆各族人民支援抗戰集資購買的新式戰斗機


              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后,新疆各族人民立即在迪化(今烏魯木齊)成立民眾抗日救國后援會,在各地區設立分會、各縣建立抗日救國團體,并組織了商會、婦女協會、學生聯合會、工人救國聯合會等群眾團體。1936年12月,反帝會在新疆發起第一次抗日募捐活動。隨后抗日救國后援會也在全疆范圍內發起這項活動,短期內即募集新疆幣200多萬兩(貨幣單位)。從1938年起,抗日救國后援會把募集抗日捐獻作為經常性活動。在“一切為著抗戰的勝利”和“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號召下,迪化裕豐隆商號拍賣3天貨物,貨款全部捐作抗日經費。一位泥水匠在給抗日救國后援會的信中寫道:“愛國有心,捐款無力,僅將今天勞作所得省票3500兩捐3000兩,留500兩買兩個馕充饑?!倍潭處拙湓?,反映出新疆勞苦大眾對抗戰救國大業的萬分關切。

              1938年11月19日,新疆反帝會成立抗日救國獻金運動委員會,發起“全疆3日獻金”運動,把抗日募捐活動推向高潮。迪化市內設置獻金臺,群眾紛紛慷慨解囊。一些少數民族同胞還把自己家傳或節衣縮食所得的和田掛毯、綢緞衣服以及家中的家禽、糧食、草料等送到獻金臺。溫宿縣有位哈薩克族婦女阿提克汗,將其夫生前留下的27個元寶全部捐出。庫爾勒的維吾爾族貧民艾沙親自送子上前線,并稱“倘不忠實抗戰,寧可不見其面”。新疆著名的舞蹈藝術家康巴爾汗、達瓦孜藝人司迪克·阿西木祖孫等,自發組織抗戰捐助義演活動。1939年8月,新疆各族人民用募捐款購買了10架戰斗機,命名為“新疆號”,送往前線參加武漢保衛戰。1944年,新疆各族民眾又掀起了捐獻財物購機熱潮,共捐獻財物購機144架。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蘇聯是最早援助中國抗戰的國家。為解決蘇聯援華軍用物資的運輸問題,新疆以最快的速度建起了10個汽車接待站、5個臨時航空站。建站費用、公路維修費用、接待費用等,全部由新疆墊付。1937年10月至1939年8月,蘇聯的援華人員和軍用物資,以及中國償付蘇聯的物資,基本上是從這條國際交通線通過的。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后,美國的援華物資只能改道印度中轉,然后由印度到昆明,再由昆明到新疆,最后由新疆轉運到內地。新疆各族群眾為保障這條運送抗日物資交通線的通暢,也做出了極大努力。


              回民支隊: 馳騁在華北平原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在華北抗日根據地建立過程中,中國共產黨組成了數十支回民支隊、回民騎兵團等抗日武裝。他們在敵后堅持游擊戰,配合主力部隊開辟和鞏固抗日根據地,與敵人浴血奮戰,立下了不朽的功勛。其中以冀中和渤海的回民支隊最為著名,馬本齋領導的冀中回民支隊成為回族人民英勇善戰、堅持抗日游擊戰爭的一面英雄旗幟。


              這是抗日民族英雄馬本齋領導的回民支隊.jpg

              抗日民族英雄馬本齋領導的回民支隊


              1940年秋,八路軍發動了聞名中外的百團大戰?;孛裰ш犚差l頻出擊,扒毀敵人的交通要道,摧毀日偽軍據點和偽政權組織。為拖住石家莊之敵,掩護在滄石路東段的戰役行動,馬本齋率回民支隊突然包圍石家莊附近的深澤縣城,并展開猛烈攻擊?;孛裰ш爦^戰四晝夜,兩度攻入城內,殲敵百人以上,勝利完成策應東線戰役任務。

              冀中回民支隊從其成立到抗戰勝利的6年中,轉戰于冀中平原、冀魯邊區和冀魯豫地區,以及平漢、津浦鐵路沿線,采用游擊戰、地道戰、破交戰等戰術,巧妙地打擊和消滅日寇,歷經大小戰斗870多次,消滅日偽軍36700余人,繳獲大批槍炮、彈藥和軍用物資,戰功赫赫。為此,中央軍委頒令嘉獎馬本齋,毛澤東稱其率領的部隊為“百戰百勝的回民支隊” 。

              寧夏抗戰:浴血賀蘭

              70年前的抗戰,“一寸山河一寸血”。賀蘭山下、黃河岸邊,也到處回響著寧夏回漢各族兒女的抗日吶喊。

              1938年-1942年的綏西戰役,是抗日戰爭時期寧夏人民參與過的一次著名戰役。西北回族武裝與傅作義的部隊密切配合,在今內蒙古臨河、五原一帶同日偽軍多次激戰,最終將日軍趕出西北,粉碎了其侵占寧夏和西北的企圖,有效地牽制了華北日軍的力量,捍衛了西北的門戶,保障了后方基地與陜甘寧邊區政府的安全。


              1937年,寧夏部分少戰團員在排練抗日宣傳節目。.jpg

              1937年,寧夏部分少戰團員在排練抗日宣傳節目


              綏西戰役的勝利,極大地激發了寧夏回漢各族人民的抗日熱情,他們以各種方式開展抗日救亡運動。1938年,寧夏實驗小學教師楊文海在中共地下黨組織的幫助下,秘密組織學生成立西北少年抗日戰地服務團,后定名寧夏少年抗日戰地服務團,公開進行抗日宣傳活動。這個團除組織政治、軍事知識學習外,常以辦壁板、演講會和文藝演出等形式分赴寧夏各地向群眾宣傳抗日形勢,揭露日寇罪行。

              寧夏各界慰勞抗戰委員會則開展了募捐慰問抗戰將士和英烈遺屬的活動,并利用捐款新建了磴口、石嘴山、平羅、吳忠4所臨時戰地醫院。吳忠回族工商者李鳳藻還在自家設立慰勞綏西傷病員接待處。在共產黨的抗日救亡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影響下,海原、固原的回族農民奔赴邊區,組成了西北回族人民的第一支武裝力量———回民抗日騎兵團,奮戰在抗日戰爭的疆場。


              湘鄉兒女:高擎救亡大旗

              “七·七”事變后,聚居在武陵山區的土家族、苗族、白族群眾,沅江之畔的侗族兄弟,九嶷山間的瑤族同胞,以及散居在湖南各地的回、維吾爾、壯、滿等少數民族兒女,熱烈響應全民族抗戰的號召,積極投身于抗戰救亡各項活動之中。


              長沙民眾支持抗戰.jpg

              長沙民眾支持抗戰


              早在1935年8月,湘西土家族、苗族、白族等少數民族聚居區,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軍委湘鄂川黔分會就提出了“驅逐日本強盜,收回已失領土”的口號。1938年10月,中共湘西工作委員會在沅陵成立,湘西工委的同志們利用各種身份作掩護,以地下斗爭的方式深入各縣發動群眾,以學校和各種臨時組織為陣地,向湘西各族民眾宣傳黨的全面抗戰的正確主張。當時在長沙、常德、延安等地學習的湘西各族青年中的許多人加入了黨組織,他們回到湘西后成為黨在湘西開展抗日救亡運動的骨干。

              在湘南瑤族、壯族聚居區,一向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各族人民,舉起了抗日救亡的大旗。江華縣瑤民馮紹異不忍祖國淪亡,竭盡家資,奔走瑤山,散發加入抗戰軍隊書,積極組織抗日力量。1938年底,湖南回族愛國人士劉達三、高生俊等在長沙發起成立中國回教救國會湖南分會。次年春,在邵陽又成立了邵陽分會。該分會從成立至1944年秋邵陽淪陷的5年里,為抗日救亡做了大量工作,還輸送了一批又一批回民青年入伍抗戰,并組織回民與入侵邵陽的日寇作殊死斗爭。維吾爾族著名歷史學家翦伯贊與呂振羽、田漢等知名學者撤退到湘后,也與各族愛國青年一道,在黨的領導下,深入群眾進行抗日宣傳和組織工作。


              八桂大地:勇筑抗戰模范村

              在這場關系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戰爭中,廣西各族群眾匯聚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壯、苗、瑤、侗、京、仫佬等10多個少數民族自發組織抗日武裝,萬眾一心,八桂大地到處掀起抗日救亡熱潮。

              日軍對臨桂縣的廣西英勇抗日軍恨之入骨,多次掃蕩,均被抗日軍民迎頭痛擊。僅在茶洞、龍曲進行的三次戰斗中,就打死日軍10多名??谷哲娫诓瓒磁c日軍對峙3個月,進行大小戰斗20次,有效地阻止了日寇向該縣西部山區的進犯。


              廣西抗日學生軍征途小憩.jpg

              廣西抗日學生軍征途小憩


              1944年12月,200余名日偽軍乘著滿載槍炮彈藥的15艘木帆船沿西江從梧州經貴縣向橫縣方向駛去。貴縣民眾自衛隊在西江上游兩岸布下戰陣,待敵船進入火力范圍,立即投入戰斗。經過7天的阻擊戰,擊斃日軍40余名,繳獲帆船5艘,擊沉1艘。其余敵船在慌亂中繼續逆江而上,被早已嚴陣以待的橫縣鎮江民眾抗日突擊隊截擊,經過4個日夜激戰,擊斃擊傷日軍近100人。

              柳州、柳江、柳城淪陷后,日軍燒殺擄掠,無惡不作,激起淪陷區人民的無比憤恨。民眾紛紛參加抗日自衛隊和民軍,僅柳城自衛隊就有2000多人。這些抗日武裝因地制宜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斗爭。至今,人們都還記得邕寧八尺區的抗日模范四村——蔣村、四美、新丁、烏蘭村。南寧淪陷后,小學教師周忠和幾位青年共同發起成立各村自衛隊,后改編為有430多人的那蓮抗日游擊隊。他們用土槍土炮武裝起來,在各村四周筑起高2米、長數公里的土磚墻,分段建起炮樓和閘口,在閘口處設置路障,家家戶戶堅壁清野,把糧食、細軟埋藏起來,在各村道、閘口布崗設卡??谷兆孕l隊、游擊隊在一年多的時間里,與日軍展開大小作戰不下100次,斃傷日軍200多人??谷彰癖娢溲b頑強機智、不怕犧牲和拼搏到底的戰斗作風,沉重打擊了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大長了廣西民眾的抗日志氣。

              廣西各族人民面對窮兇極惡的日本侵略者,組織起來,武裝自己,大力配合正規部隊,頑強戰斗,終于把侵略者趕出了家園,使廣西成為日本投降后全國最早光復的省份。


              云南軍民:艱苦卓絕齊參戰

              太平洋戰爭爆發后,盡管云南地處祖國西南邊陲,卻已成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前沿陣地之一。當地各族軍民積極投入對日作戰,有力地抗擊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為最終將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取得中國現代史上反侵略戰爭的徹底勝利做出了特殊貢獻。


              抗日戰爭中修建機場的云南少數民族群眾.jpg

              抗日戰爭中修建機場的云南少數民族群眾


              1937年,日本在盧溝橋點燃全面侵華的戰火后,云南省政府當即贊成一致抗日主張,并表示愿意出兵20萬組編第60軍,支援全國抗戰。當年4月,在臺兒莊戰役中,60軍英勇作戰,斃傷俘日軍達1萬多人,給猖狂南犯的日軍以最有力的打擊。之后,云南又組編第58軍和新3軍,開赴華東、華中抗日前線,并堅守在湖南、湖北、江西前線抗擊日軍近8年之久,直到取得最后勝利。以滇軍為主力的老3軍,抗戰爆發后奉調華北戰場,他們守衛中條山數年之久,殲敵甚眾,軍長唐淮源、師長寸性奇等抗日名將英勇獻身。與此同時,云南各族人民踴躍參加預備兵員訓練,誓作出征部隊的堅強后盾。8年抗戰中,云南共計征召新兵381593人,加上組成60軍的4萬多人,云南先后至少把42萬各族子弟送上了抗日戰線。

              具有愛國主義光榮傳統的云南各族人民團結抗戰,涌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滇西、滇西南、滇南邊境的各少數民族土司、頭人等,共赴國難,守土衛國,在千里邊疆建立了10多支抗日武裝。在干崖(現盈江縣新城區),傣族土司刀京版組織了滇西邊區自衛軍;在盈江西部山區,李扎弄組織了景頗族抗日游擊隊;在瑞麗山區,景頗等族群眾也組織起三戶單抗日游擊隊。地處中越、中老邊境的哈尼族、彝族、壯族、苗族、瑤族和漢族群眾在日軍占領越南、老撾后,曾出動數千民工,在邊防線上構筑了183公里的工事。紅河哈尼族、彝族也組織了邊防游擊隊,修筑戰壕、橋梁、隧道,進行救護、收集情報等工作。

              當時,中國沿海交通口岸均被日軍所占,地處邊疆的云南不僅成為后方重要基地,而且還是對外聯絡的重要通道。于是,修筑滇緬公路就成了迫切的戰略任務。由昆明至畹町的滇緬公路全長近1000公里,為打通這一重要交通線,1937年12月筑路抗日救國運動開始,經過8個月的苦戰,1938年8月全線通車。隨后,又修筑了畹町到緬甸臘戍180多公里的公路。滇緬公路沿途翻山越嶺,經滇西橫斷山脈,跨越怒江、瀾滄江、漾濞江等河流,修筑惠通、功果、漾濞三座大橋和大量涵道,工程十分艱巨。它的建成,創造了世界公路修建史上的奇跡。在滇緬公路修筑過程中,沿線的彝族、白族、傣族、苗族等兄弟民族大力支持,各族群眾自備糧食、被服和工具,組成筑路大軍,參加人數達30萬人之多,最多時每天達20余萬人。


              藏區人民:抗日衛國責無旁貸

              抗日戰爭時期,西藏、青海、甘肅、四川、云南等藏族聚居地區雖然遠離戰區,處在大后方,但當地藏族等各民族同胞仍然以各種形式積極參與保家衛國。藏族同胞的這種參與是多方面的,它既有對抗戰在物資上、精神上的援助,又有直接請纓殺敵、應征入伍、前線效力;既有維護祖國統一、反對民族分裂和列強的英雄人物,還有開辟交通線、向盟軍作戰前線輸送物資的普通民眾。如果說八年抗戰勝利是中國各族人民以血肉之軀建成的豐碑的話,那么,這一豐碑有藏族人民添的磚、加的土。他們粉碎了日、英帝國主義分裂中國的企圖,維護了祖國的統一和民族團結,為全民族團結抗戰解除了后顧之憂。這也是藏族人民對抗戰作出的最大貢獻。


              抗戰中的藏族兄弟.jpg

              抗戰中的藏族兄弟


              抗日戰爭爆發時,恰好在內地的九世班禪迅速投入到反帝愛國的行列中,不遺余力地宣傳抗日。他還以身作則,以實際行動積極捐助抗戰前線。當他聞知上?!鞍恕ひ蝗笨箲鹬锌谷諏⑹總鰬K重的消息后,心情十分沉重,立即奉上大洋1000元,并時常為國家平安祈禱,誦經追念為國犧牲的忠魂。在彌留之際,他仍然非常關心祖國的前途和命運,為抗戰捐款30000元、購公債30000元并發動行轅全體同仁踴躍捐款匯寄前線,慰勞抗戰將士及救濟傷兵與難民。在第五世熱振活佛的影響下,西藏各寺廟喇嘛也曾多次誦經祈禱中國軍隊抗戰勝利。

              九世班禪和第五世熱振活佛的抗日愛國舉動深深地感染和鼓舞了西藏人民,對西藏社會各界的抗日救亡行動起了十分積極的引導和推動作用。西藏社會各界紛紛行動,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積極支持抗日。最突出的代表,是康區著名政治活動家格桑次仁和拉卜楞寺著名活佛第五世嘉木祥呼圖克圖。

              1938年,格桑次仁聯合在重慶的康藏人士呼圖克圖、劉曼卿等人發起組織康藏民眾抗敵赴難宣傳團、西康民眾慰勞前線將士代表團,赴各大戰區慰勞宣傳。他們將在藏區募捐所得的金銀首飾、錢幣、氆氌等獻給國家,并舉行慰勞前線官兵的活動。1942年格桑次仁又發動群眾和學生,在家鄉龍王潭修建了抗戰建國紀念塔,激勵前方抗日將士奮勇殺敵。


              藏族人民的好兒子——肋巴佛.jpg

              藏族人民的好兒子——懷來倉·肋巴佛


              1942年隴南大旱,民不聊生,餓殍載道,懷來倉·肋巴佛秘密召集各族民眾建立饑民團,并決定成立反蔣抗日民族聯軍。翌年2月,肋巴佛率領臨夏、卓尼兩縣藏、漢、土等各族兒女3000人正式起義,組成西北各民族抗日義勇軍,走上抗日救國的道路。


              海南島:椰林抗敵

              1939年,日寇大舉進犯海南島,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由瓊崖工農紅軍改編的瓊崖抗日獨立隊在潭口一帶阻擊敵軍,極大地鼓舞了各族人民的抗日斗志。隨后,獨立隊又在瓊山、文昌毗鄰的地方建立抗日游擊根據地。同年,遵照黨中央指示,瓊崖特委團結黎、苗等少數民族,發展和壯大抗日力量組建了瓊崖獨立縱隊。接著,獨立縱隊主力轉戰澄邁、臨高等地建立抗日根據地,粉碎了日軍和國民黨頑固派的多次掃蕩。到抗戰勝利前夕,瓊崖縱隊已發展到5個支隊、1個大隊,共7000多人,解放了海南島五分之三的地區,在17個縣建立起各級抗日 民主政權。


              瓊崖縱隊出發襲擊敵人.jpg

              海南的瓊崖縱隊


              抗戰中后期,在海南島西南部沿海還活躍著一支“沒有穿軍服的海軍”———昌感崖聯縣經濟隊,他們在海上、陸地神出鬼沒,專門打擊沒收日偽經濟物資,被譽為“抗戰海上輕騎兵”。從1942年底到抗戰結束,這支小小的經濟隊,在海面上和沿海地區,堅持與敵人周旋斗爭,有力地支援了昌感崖地區的抗日斗爭。

              瓊崖軍民頑強抗戰,不斷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牽制了日軍的大量兵力,減輕了日本侵略軍對東南亞各國和太平洋地區盟軍的壓力,有力地支援和配合了東南亞各國人民反對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正義戰爭和盟軍在太平洋地區的對日作戰,為太平洋地區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很大貢獻。


              臺灣同胞:浴血抗倭勇爭先

              “七·七事變”打響了中國全民族抗戰的第一槍。而在中國近代史上,最先反抗日本殖民行徑的是臺灣省各族民眾。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之日,就是臺灣人民堅決奮起抗爭日本軍國主義的開始。閩南人、客家人和其他少數民族都長期堅持抗日,包括早期的武裝抗日行動、中期的非武裝文化思潮抗爭,更包括“七·七事變”后許多臺灣同胞赴大陸直接投身抗日戰爭。在漫長的歲月中,他們不屈不撓地堅持抗日。


              臺灣霧社起義中的賽德克族人.jpg

              臺灣霧社起義中的賽德克人


              就在《馬關條約》簽訂后,以劉永福、丘逢甲為首的抗日人士組織臺灣各地的義軍,率領全島人民展開英勇的武裝反割臺斗爭。眾多義軍中,規模最大、最為著名的是由徐驤、吳湯興、姜紹祖所領導的三支隊伍,從1895年到1902年連續進行了長達7年的武裝斗爭。1937年,隨著全國抗日戰爭的爆發,臺灣青少年在著名政治活動家李友邦的帶領下,成立臺灣義勇隊和臺灣青年團,與大陸軍民團結一致從事抗日斗爭。他們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部悲壯的愛國主義史詩。

              在臺灣各族人民反日殖民的斗爭中,臺灣原住民抗日史上感天地泣鬼神的當屬霧社起義。

              霧社位于臺灣中部埔里的東方,靠近日月潭。這里住著屬于臺灣十多個部落原住民中的泰雅人。日本殖民者鎮壓了臺灣的抗日武裝,在平地建立起統治后,又解除了山地部落人的武裝,企圖掠奪其賴以生存的山地,把他們當作廉價勞工。1930年10月的一天,泰雅人聚集地霧社的首領莫那魯道與日本警察吉村發生沖突。惱羞成怒的吉村借口莫那魯道要造反,揚言要處死他和族人們。這一消息傳出,長期受到壓迫的霧社族群,在莫那魯道的帶領下率領300名族人起義,拉開了臺灣原住民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序幕。 霧社起義雖被鎮壓,但臺灣各族人民的抗日斗爭從未停止,直到日本帝國主義宣布投降之日,臺灣寶島終于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讓歷史告訴未來:作為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的中國各民族人民,齊心合力,共赴國難,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偉大的抗戰精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

              與此同時,中國少數民族為抗日戰爭全面勝利作出的重要貢獻、付出的巨大犧牲、建立的卓越功勛,也深刻地昭示:中華民族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運同中華民族的命運緊緊連接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萬歲!

              中華民族大團結萬歲!


              0
              日日av拍夜夜添久久免费
                  1. <progress id="3w49k"><big id="3w49k"><noframes id="3w49k"></noframes></big></progress>

                      <dd id="3w49k"><track id="3w49k"></track></dd>